深色模式 明亮模式

隨時了解最有趣的新聞

按下「訂閱」按鈕,即表示您確認已閱讀並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使用條款
Follow Us

隨時了解最有趣的新聞

按下「訂閱」按鈕,即表示您確認已閱讀並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使用條款

逆齡生長?這個簡單訣竅讓你年輕20歲!

你是否想過,為何有些人明明同齡卻看起來年輕許多?當其他人顯現明顯老化跡象時,這些人卻能保持青春外貌、充沛活力與整體更佳的健康狀態?

許多人認為抗老關鍵在於攝取超級食物、飲用膠原蛋白或使用昂貴護膚品。然而最新研究顯示,真正延緩衰老的秘訣其實是肌肉訓練。

肌肉:保持年輕的關鍵

肌肉不僅關乎力量,更是維持健康新陳代謝的核心,在衰老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科學家發現骨骼肌具有天然自我修復機制,能幫助對抗老化甚至使身體回春。

Advertisement

肌肉如何對抗衰老?

隨著年齡增長,快縮肌纖維(白肌)比慢縮肌纖維(紅肌)衰退更快。但人體具有內建補償系統:

  • 當白肌萎縮時,紅肌會開始發展類似特性以維持肌肉功能
  • 同時老化白肌會嘗試再生,與紅肌協同抵抗肌肉退化

這意味著建立與維持肌肉量是減緩衰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40歲以上最佳鍛鍊計畫

40歲後新陳代謝減緩,肌肉量自然下降。此時調整運動方式對保持力量、耐力與整體健康至關重要。

2023年發表於《JAMA內科醫學》的研究分析50萬名成人(平均46歲)數據,找出40歲以上族群最有效的運動策略。

研究截圖

最佳抗衰老運動組合

研究發現40歲以上成人應採取:

  • 每週150分鐘中高強度有氧運動,可顯著降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與癌症風險
  • 每週至少2次肌力強化訓練,有效提升壽命與身體機能

40歲以上最佳肌力訓練

1. 自重訓練

利用自身體重進行阻力訓練,無需器材即可有效增強肌力。深蹲、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等動作能強化核心肌群並提升耐力。

2. 彈力帶訓練

彈力帶提供可調節阻力,在強化肌肉的同時能有效保護關節。

3. 器械訓練與自由重量

偏好結構化訓練者,器械和啞鈴能提供可控阻力精準鍛鍊目標肌群。專業教練指導可確保動作規範並預防運動傷害。

40歲以上最佳有氧運動

1. 健走、慢跑與單車

這些低衝擊心血管運動可增強心臟功能、提升耐力,且能根據體能狀況靈活調整強度。

2. 游泳與跳繩

兩者皆為全身性訓練,在提升心肺耐力的同時最大程度減輕關節負擔。

3. 舞蹈訓練

尊巴或有氧舞蹈等舞蹈訓練在提升平衡感、協調性與心肺功能的同時,更能增添運動趣味性。

你的運動方式正確嗎?常見健身誤區解析

許多人因訓練方式不當而難以獲得運動效益。以下是40歲後維持體能最常見的三個健身誤區。

1. 運動時間多長最合適?

最佳訓練時長:單次45-60分鐘,每週3-5次

  • 少於45分鐘——運動效益遞減
  • 超過60分鐘——無額外健康增益

針對120萬人進行的大規模研究發現,單次30-60分鐘為理想運動時長,其中45分鐘左右效益最顯著。超過90分鐘的運動甚至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2. 哪種運動類型最重要?

多數人偏重跑步、騎車、游泳等有氧運動,雖有益心臟健康卻無法阻止肌肉流失。

要有效延緩衰老需結合:

  • 有氧運動提升耐力與心血管功能
  • 肌力訓練以維持肌肉量並預防肌肉減少症(年齡相關性肌肉流失)。

研究證實,每週兩次肌力訓練能顯著降低全因死亡率並改善心血管健康。

3. 運動強度該如何掌握?

運動強度過低難見成效,過高則易受傷,最佳選擇是中強度訓練。

如何判斷運動強度是否適中?

簡易判斷法:

  • 如果你能說話但無法唱歌,表示你處於中等強度
  • 如果說話需要停頓換氣,則處於高強度

科學精準法建議將心率維持在最大心率的60%-85%,多數成年人約為每分鐘100-140次。

結論:肌力訓練是終極抗老方案

衰老雖不可逆,但衰老方式由你掌控。若想保持年輕狀態,與其依賴昂貴護膚品與養生偏方,不如專注增肌。

透過肌力訓練與有氧運動結合,可達成:

  • 維持肌肉量與代謝水平
  • 提升心血管機能
  • 降低慢性病風險
  • 改善身心狀態

對未來最好的投資,就是現在開始儲備肌本。即刻行動,掌握自己的衰老進程!

隨時了解最有趣的新聞

按下「訂閱」按鈕,即表示您確認已閱讀並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使用條款
Previous Post

威靈頓牛排:起源、迷思與其奢華地位之崛起

Next Post

7個簡單習慣,每天只需10分鐘就能徹底改變你的健康狀況!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