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時代的鋼鐵人馬斯克成功將SpaceX獵鷹重型火箭以及一輛特斯拉汽車和一名假人乘客送入太空,引起了科技愛好者的狂熱。我的社群媒體上充斥著驚嘆的帖子,中國企業家和商界領袖還在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個人利益而爭鬥,而美國企業家卻把目光投向了浩瀚的宇宙,凸顯了視野的差異!
身為一個外表光鮮亮麗但內心生活艱難的新創公司創辦人,我認為自己是個「理想主義的現實主義者」。雖然公司的發展每天都面臨挑戰,但我深深敬佩那些不忘初心、胸懷大志的夢想家。
透過這次發射,馬斯克的「火星殖民計畫」似乎又離現實又更近了一步。雖然我懷疑自己能否活著看到它,但想到我的後代生活在另一個星球上的可能性激發了我的好奇心。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美食家,我對外太空有什麼吃的特別感興趣。由於沒有什麼可比較的,讓我們來探討一下太空人在太空旅行中吃什麼。
太空用餐環境
生活在國際太空站 (ISS) 上的太空人要在失重、無菌的環境中度過很長一段時間,保持營養平衡至關重要,味覺則是次要的。所有太空食品均經過特殊的高溫真空處理,確保即使打開後食物也不會漂浮,可以長期保存而不污染無菌環境。
膳食安全要求比地球嚴格得多,對用餐時間、食物重量、體積都有嚴格規定。食物也旨在提供水分,因此半固體食物占主導地位。包裝也經過仔細考慮,通常使用明膠或蛋白質薄膜來避免食物碎屑,如果食物碎屑漂浮在周圍,可能會非常危險,可能會損壞太空人的呼吸系統或精密機械。
想像一下你在太空站裡怎麼吃:
- 邊跳邊吃
- 倒著吃
- 漂浮在水面上吃東西
- 邊吃邊翻筋斗…
太空人的食物:愛情並不容易
說到食物多樣性,這是航太機構不斷努力改進的。對於火星任務來說,太空站沒有太多的食物儲存空間,甚至比不上潛水艇生活豪華,至少有一個廚房可以做飯。在太空做飯的夢想是不可能的;太空人大多按照標準菜單吃飯。
每個太空人都是寶貴的,任何疾病都可能危及整個任務。除了必要的衛生措施外,食物是最大的危險因子;嚴禁食用任何變質或過期的食品。一旦你離開地球,返回不只是回來那麼簡單;所有供應品都需要在整個銷售期間內儲存,因此食品的保質期至關重要。在地球上,我們被告知要避免吃剩菜,但在太空中,如果任務持續三年,食物必須至少能保存那麼長時間,同時還提供營養和熱量。
在被送入太空之前,食物會被預先煮熟,然後經過熱處理、冷凍乾燥和嚴格的真空密封過程,作為太空人未來幾年的食物。想像一下,在太空站上兩年半,吃著兩年半前同樣柔軟的預煮青豆,只有很少的食物選擇。突然間,「火星殖民計畫」聽起來就不那麼有吸引力了,不是嗎?
味道並不值得期待,太空食品的營養價值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迅速下降。維生素會被氧化,因此太空人必須每天補充維生素以確保營養平衡。挑食是不可能的;為了避免長時間失重狀態下肌肉萎縮和骨質流失,太空人必須堅持嚴格的運動習慣。如果你對食物很挑剔,你可能無法返回地球。
單調的太空餐,但也有小樂趣
在太空中,人類的味蕾不太敏感,所以太空人養成了口味重的習慣,各種醬料(芥末、蛋黃醬、辣醬,還有神奇的中國「老乾媽」)不可或缺。在太空探索的早期,食物相當有限,在與太空隔絕的一年甚至幾年裡,在逆境中尋找快樂是一種生活方式。
早期太空餐
美國和前蘇聯是最早進入太空的國家。在 1960 年代,太空食品呈糊狀,擠入鋁管中,像牙膏或「污泥」一樣食用。
還有壓縮成餅乾形狀的食物,但都很小,太空人一口吃下去。
麵食等乾燥食品可以用熱水補充水分。
在那個時代,像牙膏一樣的食物是常態,據報道,美國太空總署太空人厭惡這種黏稠的太空食物,純粹是出於需要而吃。
現代太空餐
每天吃牙膏並不完全是有競爭力的員工福利。世界各地的航太機構一直在積極努力改善太空人在太空的生活。到了 20 世紀 80 年代和 90 年代,食物種類顯著增加,大多數地球原料現在都可以在太空中獲得。
現在,太空站有了“太空廚房”,太空食物的品質和數量都大幅提高,可以每週每天吃不同的餐點。來自不同國家的太空人分享他們的食物和故事,為原本單調的太空生活增添了一些樂趣。
美國太空人秉承漢堡加可樂的速食文化,漢堡、沙拉、香腸派、布朗尼蛋糕、奶油綠豆湯……可口可樂是必須的,在感恩節,他們甚至可以享受到火雞盛宴。
俄羅斯太空人的飲食與地球上的類似,他們偏愛高熱量、味道濃鬱的菜餚:黑麥麵包、俄羅斯起司、魚子醬、火腿、羅宋湯和肉凍等。
Japanese Space Food遵循傳統口味,專注於日本料理,包括壽司、拉麵、納豆飯、和果子、咖哩肉排、魚和豬骨湯。
作為美食重鎮,選擇更加豐富,提供70多種中式菜餚和眾多西式菜餚:
魚香肉絲、木須肉、乾燒杏鮑菇、紅燒牛肉、八寶飯、粽子、炒麵、各種糕點……甚至還有熱茶,幾乎就像在地球上吃的一樣。以中國的吃貨精神,我堅信中國太空人在太空吃火鍋的日子已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