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分水嶺的時刻。一個看似難以置信的故事在《四川日報》上刊登,引發了全國對所謂「特異功能」的狂熱。報導講述了來自大足縣的12歲男孩唐宇,據稱能用耳朵「閱讀」。這引發了一場狂熱,似乎全國各地都湧現出「大師」和「奇人」。從能解讀文字的耳朵和鼻子,到能神秘穿過玻璃的藥丸,似乎古代中國蘊藏著無數未解的人類潛能。
聆聽語言的男孩
唐宇的發現

1978年,年輕的唐宇與朋友同行時,耳朵擦過朋友的口袋。突然,一包香菸的品牌名稱「飛鵝」浮現在他的腦海中。當他詢問朋友時,發現那孩子確實擁有同一品牌的香菸!雖然令人驚訝,但這起事件最初被擱置一旁。然而,兩個月後,當唐宇觀察大人們玩猜字遊戲時,他提出了一個提議:「隨便寫一個字,包起來,我來猜!」他將皺巴巴的紙張貼在耳邊,迅速辨識出那個字。這項能力很快就像野火般傳播開來。
媒體開始關注

對此感到好奇的《四川日報》記者們對唐雨的說法進行了調查。他們使用了各種筆和顏色,寫下了諸如「中國」、「四川省」、「團結與穩定」等詞語,並將紙張揉皺或折疊。唐雨僅憑耳朵,便正確地識別出了每一張紙上的內容,甚至包括使用的顏色和筆的類型。不久後,其他主要媒體如《上海科技日報》、《湖北科技日報》和《安徽科技日報》也報導了這一事件。一波記者、官員和研究團隊湧入大足,標誌著中國開始探索超自然現象的世界。
模仿者與質疑
其他報告也開始浮出水面,例如來自宣城縣的12歲女孩胡蓮,據說她也能用耳朵閱讀。接著是來自北京的8歲女孩江燕,據報導她能夠用耳朵閱讀和識別圖像。有趣的是,在她的故事公開之前,中國心理研究所對她進行了兩次測試,確認了她的能力。然而,這段最初的發現期也遭到了廣泛的質疑。科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這些聲明是欺詐行為,常常帶有“只有魔術師和江湖騙子才能做到這種事情!”的情緒。
科學界的反彈

懷疑與審查
四川醫學院組成了一個團隊來調查唐雨,他們的結論是毀滅性的。在八天內進行的25次測試中,他們確定除了六次他拒絕閱讀的情況外,他都在偷看。這一發現促使《光明日報》記者周斌撰寫了一篇批評報導。隨後,中國科學院重新測試了江燕。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她之前成功的測試存在缺陷,在隨後對10個樣本的測試中,她只讀了五個,而且是在偷偷看過之後。這些發現發表在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內部報告》中。
公開解僱
1979年5月5日,《人民日報》刊登了祖甲批評「耳讀」的文章,隨後在5月18日又刊登了葉聖陶的另一篇文章。兩篇文章都言辭激烈,將這一現象描述為「荒謬」、「不科學」和「中國人民的恥辱」。在這些嚴厲批評之後,唐雨和姜燕都聲稱失去了他們的能力。官方立場變為推廣「耳讀」是反科學和迷信思想的復甦。《四川日報》發表了自我批評,四川省委書記也發表了自我批評。
一本科學雜誌敢於調查

自然期刊採取不同方法
儘管官方予以譴責,上海《自然雜誌》——一份享有盛譽的科學出版物——的一些人並未完全準備好否定「耳朵識字」現象。
「二朱」
《自然雜誌》的兩位編輯,朱潤龍和朱怡怡,成為了這一領域的先驅。被稱為「二朱」的他們,冒險前往北京調查兩位姐妹,王強和王斌,北禮士路小學的學生,她們聲稱擁有類似的能力。姐妹倆表示,當文字放在她們的耳朵、鼻子或腋下附近時,她們能「感覺」到這些文字。圖像會短暫地出現在她們的腦海中。
嚴格的測試

「二朱」在嚴格條件下對姐妹進行了測試。他們在戶外準備了字詞,將其放入女孩們的手套中,並用繩子綁緊以防止作弊。女孩們隨後將手放在腋下進行閱讀。女孩們能夠正確識別紙張上的顏色和形狀,這引起了「二朱」的注意。隨後,《自然雜誌》發表了包括北京大學生物學教授陳守良和空軍醫學研究所科學家羅東甦在內的科學家的多篇文章,詳細介紹了他們對特異功能閱讀的測試。
「X世代」之謎
賀龍元帥的故事

報告中也出現了其他無法解釋的能力。其中一份報告講述了賀龍元帥被告知廣東有一位男孩能夠看穿牆壁。賀龍最初持懷疑態度,但他認識到這種技能的潛在軍事價值,並決定親自進行調查。
醫生的便條
男孩被帶到賀龍面前。元帥問他是否能看出他口袋裡有什麼。男孩集中精神回答:「是一張醫生的字條!」元帥笑著抽出字條。據報導,賀龍指示要保護這個孩子。
孩子的特殊能力
這個故事進一步激發了公眾對特殊能力的興趣。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收到了許多關於擁有特殊能力的兒童的信件,這些兒童通常年齡在8至15歲之間。
第一屆特殊人類能力會議
上海聚會
1980年2月,《自然雜誌》在上海舉辦了首屆特異功能研討會。來自中國各地的8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其中包括13名兒童和1名據稱具有特異功能的成年人。會議展示了相關演示和測試,重點介紹了改進的方法,例如密封信封和盒子。

研究的新時代
自然期刊宣稱,這次會議標誌著一個轉折點,將該領域推向了一個新的研究階段。在此期間,關於超常能力的報告變得普遍。地方官員出席了演示,數十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研究。這導致了1981年在重慶舉行的第二屆人文科學會議,吸引了106所大學和研究機構以及147篇研究論文。
張寶勝之謎

現實生活中的「大槍」
電影賭神中的角色「大砲」,以其特殊能力聞名,其靈感來自於一位真實人物:張寶勝,這位現象的核心人物。張寶勝,1960年生於南京,初中畢業後開始在鉛礦工作。
知曉之鼻

大約在1980年,張寶勝隨口提到了同事信件的内容。最初被指控偷竊,他堅持自己是用鼻子「讀」到的。這促使了測試,結果證實了這一能力。當地官員和遼寧中醫學院進一步測試他,發現他能夠看到人體内部,包括孕婦的胎兒。
從地方人才到全國人物
張寶勝的名聲迅速增長。1982年,他受邀前往北京,並引起了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張震寰的關注。在見證了張的能力後,委員會內某部門的副主任伍紹祖寫信給胡耀邦,建議這些現象可能是科學上的一個突破。
軍方來訪

1982年5月,在得知張寶勝的能力後,葉劍英元帥要求見他。《自然雜誌》的朱恰恰帶張寶勝到葉的住所。張寶勝通過嗅聞一張紙,辨認出葉劍英寫在上面的「三笑」二字。
張寶勝的驚人壯舉

穿過瓶子的藥丸
張寶勝的才能非凡。他的一項招牌特技是將藥丸穿過密封瓶的玻璃壁。他會“啟動”他的能力,藥丸似乎會在瓶子外憑空出現,而密封完好無損。
國家寶藏
被視為「國寶」的張寶勝於1983年被授予507研究所的職位。他以治癒病人和教授氣功講座而聞名。儘管名聲在外,張寶勝脾氣暴躁,且喜歡惡作劇。他曾讓一位來訪的香港女演員的鑽石戒指消失。他的「能力」還延伸到食物,他能讓特定的食物直接出現在某人的胃裡,無論他們是否想吃。他還能通過挑選碎片來重組一張皺巴巴的名片。

與小說家的會面
在眾多遇見張寶生的人中,著名小說家瓊瑤是其中之一。在她1988年的作品《剪不斷的鄉愁》中,她用了整整一章來描述這個人。張寶生展示了他的能力,點燃了一件衣物,並從一個密封的瓶子中取出了她的紙條。
科學與軍事應用
張寶勝的能力不僅被視為娛樂。研究人員使用高速攝影機記錄了「藥丸穿瓶」現象,並發現張能夠將重物穿過牆壁。人體科學教授宋孔智聲稱,他親眼目睹了張將一個100磅的袋子穿過倉庫牆壁。
心靈力量的「頂級」
精英少數
除了張寶勝,還有傳言稱存在更為強大的人物,他們受到政府保護,用於科學和軍事研究。據說有些人能夠用意念移動大型物體,而其他人則能夠操控人的血壓,甚至從數百公里外導致人從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出血。

一個國家的調查
自1979年中國承認特異功能的存在以來,全國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開始調查這一現象。其中一位便是「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錢學森在親眼目睹演示後,確認自己是一位信仰者。
錢學森的信念

錢學森不是一個容易動搖的人。他堅信這些現象可以通過現代物理學來解釋。他認為,心靈感應可以通過電磁場和波的操控來解釋。錢學森講述了一個關於二戰雷達操作員能夠「聽到」微波的故事。
氣功、傳統醫學與特殊能力
連接
氣功,一種中國傳統的修煉方式,似乎與特殊能力有關。氣功修煉者培養了一種可以釋放的內在能量,可能用於治療或傷害。錢指出,“我們發現具有特殊能力的人與使用氣功治療的醫生相似。他們釋放能量時,臉會變紅,額頭會出汗。”錢還引用了腦部掃描實驗,顯示氣功大師在釋放能量時的大腦模式相似。他認為這種聯繫使得特殊能力、氣功和中醫成為一個單一的基本概念。

一場新的科學革命
錢學森甚至宣稱,特異功能、氣功和中醫的研究可能引發“一場東方的科學革命”。他認為這場革命甚至可能比20世紀的量子力學和相對論革命更為偉大。
人類科學的未來

挑戰現狀
人類科學背後的哲學可以追溯到1961年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迪克的理論。1974年,英國宇航員布蘭登·卡特進一步擴展了這一理論,稱之為「人擇原理」。這一原理認為,人類是極其複雜的開放系統,與環境不斷互動。氣功、傳統醫學和特殊能力的研究既複雜又具有挑戰性。它們經常受到的質疑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簡單地否定無法解釋的事物可能會錯失發現的機會。
保持開放
否認是容易的。保持對新想法的開放態度,並持續尋求解釋,很可能是真正理解我們自己和周圍宇宙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