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色模式 明亮模式

隨時了解最有趣的新聞

按下「訂閱」按鈕,即表示您確認已閱讀並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使用條款
Follow Us

隨時了解最有趣的新聞

按下「訂閱」按鈕,即表示您確認已閱讀並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使用條款
杜拜:不只是奢華
想要活得更久?這4個身體部位需要脂肪才能更健康!
拖地後地板更臭的原因:驚人真相!

想要活得更久?這4個身體部位需要脂肪才能更健康!

在當今社會,許多人追求苗條身材,常將瘦與美劃上等號。但最新多項研究顯示,瘦不一定等於健康,其實人體有4個部位「略帶肉感」,反而對長壽大有裨益。

若您曾為身上多出的幾斤肉煩惱,不妨放寬心。醫學研究證實,人體4個關鍵部位適度囤積脂肪,實則暗藏健康密碼。

1. 大腿脂肪——長壽密鑰

《英國醫學期刊》2020年刊登涵蓋250萬人的研究揭示:大腿粗、屁股大者,死亡風險更低且更長壽。

Advertisement

具體而言,大腿圍每增加5公分,死亡風險降低18%;臀圍每增加10公分,風險下降10%。原來擁有梨形身材才是健康長壽的最佳體型。

2. 臀部脂肪——血糖守護者

研究顯示,臀部與大腿囤積脂肪實為健康優勢,尤其能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風險。數據表明,下半身脂肪越多,糖尿病風險越低。

臀部脂肪與特定脂肪因子呈負相關,意味著有害脂肪水平降低反而能減少糖尿病風險。此為臀部脂肪獨特優勢,是內臟脂肪等類型脂肪無法企及的。

3. 小腿脂肪——心臟衛士

研究發現,小腿圍較大者(超過40.6公分)相較小腿纖細者(小於35.3公分),全因死亡率降低57%,心血管疾病風險下降60%,癌症致死率更減少69%。小腿帶肉不僅護心,更能防癌。

小腿粗壯者通常骨徑較大、骨密度更高。小腿肌群對維持身體平衡協調至關重要,能顯著降低跌倒損傷機率。此外,粗壯小腿有助預防靜脈曲張與血栓形成。

研究建議男性小腿圍應大於34公分,女性至少33公分,方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與死亡風險。需特別說明的是,此處指肌肉量而非脂肪。

4. 腹部脂肪——臟器護盾

適量腹部脂肪能保護腹腔臟器。與普遍認知不同,這層「游泳圈」並非全無是處。其關鍵作用在於合成雌激素,這種激素對維持多項生理機能至關重要。

少量腹部脂肪有助維持荷爾蒙水平穩定,並能緩解骨骼壓力,為身體架構提供支撐。因此,只要不過量,些微小腹實為保護臟器、維持健康的自然設計。

最利長壽的理想體型

隨著年齡增長,人們常爭論瘦削或微胖更有利長壽。研究顯示,微胖且腰細的體型對長期健康最為有益。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團隊2024年發表於《歐洲心臟雜誌》的研究指出,BMI(身體質量指數)較高且腰圍較小的老年人死亡風險最低。

1. 微胖體型——更利長壽

研究顯示BMI每增加1 kg/m²,死亡風險降低4.5%。BMI約28 kg/m²時死亡風險最低,表明微胖體型更利長壽,尤其對老年人而言。

2. 腰細體型——長壽特徵

腰圍粗細與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等死因風險密切相關。簡言之,身高體重相同者,腰圍細者早逝機率大幅降低。

微胖者特別是老年人,皮下脂肪較多能增強禦寒抗病能力,相較脂肪儲備不足者更具優勢。

如何保持健康體重

保持健康體重應是各年齡層的重要課題。飲食與運動平衡是確保長期健康的關鍵,以下提供維持體態建議:

1. 定期量體重

購置體重計並養成定期測量習慣,追蹤體重變化是維持健康區間的有效方式。

2. 關注BMI值

定期計算BMI值亦是良好習慣,了解自身BMI有助掌握健康狀態。

3. 均衡飲食

確保飲食多樣化且營養均衡,注重食材新鮮度,減少高脂高鹽高糖攝取,保持充足飲水。

4. 控制食量

注意飲食份量,避免過量進食,聆聽身體飢餓訊號以防攝取過量。

5. 規律運動

規律的體能活動對維持健康至關重要。選擇適合自身年齡與體能水平的運動方式,並逐步增加強度以避免受傷,持之以恆才是關鍵。

6. 維持規律作息

保持包含充足睡眠、均衡飲食與運動的日常作息。睡眠對健康維護尤其重要,成年人每晚應確保7-8小時睡眠時間。

7. 保持正向心態與壓力管理

正向心態能提升身心狀態。透過紓壓活動與親友相處,培養愉悅健康的生活模式。

結論

儘管社會常推崇極致纖瘦,科學研究顯示特定部位適度保留脂肪對長期健康與壽命至關重要。大腿、臀部、小腿及腹部略帶豐盈的勻稱體態,反而能降低疾病風險並提升生活品質。與其執著於體重數字,不如專注打造能長期維持的健康平衡體態。

隨時了解最有趣的新聞

按下「訂閱」按鈕,即表示您確認已閱讀並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使用條款
Previous Post

杜拜:不只是奢華

Next Post

拖地後地板更臭的原因:驚人真相!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