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因其濃郁的風味備受喜愛,但常被視為高熱量食品。近期一項說法引發關注:「新研究指出吃黑巧克力可降低糖尿病風險」,這是真的嗎?讓我們深入解析這項主張的細節。
研究內容與發現
這項主張源自哈佛大學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大型研究。該研究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歷時數十年追蹤超過11萬名參與者,分析其巧克力攝取量與糖尿病風險的關聯。

研究截圖
研究顯示,每週攝取至少140克巧克力的參與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10%。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食用黑巧克力者風險更降低21%。但牛奶巧克力未見相同效益,反而與體重增加相關。
關鍵差異在於可可含量。黑巧克力含較多可可成分,其中富含黃烷醇化合物。這些物質被認為能提升胰島素敏感度、保護細胞免受氧化壓力,並降低發炎反應,可能是降低糖尿病風險的主因。

黑巧克力真能降低糖尿病風險?
這項研究雖樣本龐大且歷時長久,但需注意其屬相關性研究而非因果證明。研究僅發現食用黑巧克力與糖尿病風險降低存在關聯,無法證實直接預防效果。

此為世代研究典型特徵。這類研究觀察飲食等因素與健康結果的關聯性,雖能發現模式,但無法建立直接因果關係。
類黃酮物質的作用
研究同時指出可可中的類黃酮物質。這類存在於多種蔬果的化合物(特別是黃烷醇)可能有益心血管健康、降低血壓。但並非所有研究都支持其降低糖尿病風險的說法,一項涉及2.1萬人的臨床試驗顯示,每日補充可可類黃酮並未顯著降低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

糖尿病患者能否食用巧克力?
巧克力原料可可豆經加工製成可可液塊、可可脂與可可粉。其中可可脂屬脂肪類,可可粉則富含有益類黃酮。黑巧克力因可可含量較高,類黃酮含量優於牛奶巧克力,但仍屬高熱量、高糖分食品。過量攝取可能導致體重增加,反而不利血糖控制。

適量是關鍵。糖尿病患者可將黑巧克力作為均衡飲食的一部分,但仍需控制攝取量。規律運動對管理血糖同樣重要。
健康食用巧克力小貼士:
- 選擇黑巧克力:黑巧克力富含具健康效益的黃烷醇,建議選擇可可含量較高的品種以獲取最大益處。
- 控制份量:即使黑巧克力也屬高熱量食品,需注意食用份量以避免攝取過多熱量與糖分。
- 保持均衡飲食與運動:巧克力攝取應納入整體飲食規劃,配合運動有助調控血糖水平。

結論:適量攝取是關鍵
雖有研究顯示黑巧克力與降低第二型糖尿病風險存在關聯性,但尚未證實其預防功效。現有研究僅表明相關性,而非因果關係。
黑巧克力可適量享用,但絕非預防糖尿病的靈丹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