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長達1200多年的肉食禁令下,國民真的完全戒肉了嗎?實際情況遠比表面複雜。儘管官方明令禁止,聰明的變通之道仍讓肉食文化得以延續。讓我們揭開日本人在飲食限制下暗藏肉食的生存智慧。

佛教對日本飲食法的影響
六世紀佛教傳入日本時,同時帶來了中國的飲食禁忌文化。隨著佛教勢力擴張,其影響力逐漸滲透至皇室政策。

支持佛教的蘇我氏推翻神道派物部氏後,天武天皇於西元675年頒布詔令,針對特定肉類實施禁令,這項政策直到1872年明治天皇時期才正式廢除。

禁令實際禁止了什麼?
這項禁令並非全面禁止,而是針對:
- 食用牛、馬、犬、猴、雞肉
- 稻作期間(4-9月)禁食肉類
- 禁止使用捕獵陷阱等高效工具

特定肉類遭禁原因
- 牛馬是重要農耕工具
- 犬隻擔負守護職責
- 雞禽司晨報時功能
- 猿猴被視為類人生物
但鹿肉、野豬肉與魚類不在禁令之列,狩獵活動仍普遍存在。這些肉類在傳統飲食中始終佔有一席之地。
日本人的肉食對策
面對禁令限制,日本人發展出獨特的應對方式:

1. 藥膳名目:養生藉口
因應營養失衡問題,鹿肉與野豬肉被歸類為藥膳食材(藥膳)。醫師以治療貧血、疲勞等症狀為由開立肉類處方,使食肉行為獲得正當性。
2. 肉類代稱密語
為規避宗教與社會審視,肉類獲得全新代稱:
- 野豬 → 山鯨
- 野豬肉 → 牡丹
- 鹿肉 → 紅葉
- 馬肉 → 櫻肉
- 雞肉 → 柏
這些飲食暗語使肉類得以持續出現在餐桌上,也印證禁令執行不如想像中嚴格。

潛藏的食肉文化
日本表面實施飲食限制,實則保有彈性空間。這些禁令非但未能徹底禁絕肉食,反而催生出獨特的飲食智慧與料理手法。在官方規範之下,日本人的肉食文化始終以隱蔽形式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