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色模式 明亮模式

隨時了解最有趣的新聞

按下「訂閱」按鈕,即表示您確認已閱讀並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使用條款
Follow Us

隨時了解最有趣的新聞

按下「訂閱」按鈕,即表示您確認已閱讀並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使用條款

寶寶的睡眠問題是否與你有關?4大令人意外的睡眠習慣可能正是元兇!

你的寶寶是否總在夜裡翻來覆去,無法安穩入睡,甚至可能持續哭鬧?身為父母的你是否感到束手無策?別擔心——這未必全是寶寶的天性或行為所致。事實上,你可曾想過你自己的睡姿可能就是寶寶夜間躁動的元兇?讓我們探討你的睡眠方式如何影響寶寶的休息!

1.「侷限型睡姿」:讓寶寶產生不安全感

對小生命而言,世界是廣闊而陌生的,尤其在入睡時刻。嬰幼兒極易受環境影響,若父母無意間將他們困在狹窄的睡眠空間,將影響其安全感。當父母的睡姿限制寶寶活動範圍時,他們會迅速產生焦慮感,進而引發整夜翻騰扭動。

例如許多父母本能地將寶寶置於雙臂之間以防跌落床鋪。這種看似安全的做法,卻無形中限制了寶寶的活動空間。他們的背部可能被迫處於不舒適的姿勢,導致煩躁情緒與入睡困難。

Advertisement

調整方式:
確保寶寶的嬰兒床或睡眠區域提供充足空間,避免任何限制性睡姿。若需加強防護,可使用床圍欄確保安全,但須注意不讓寶寶產生被侷限感。

2.側臥睡姿:為何會干擾寶寶睡眠

側臥雖是多數父母最舒適的睡姿,卻可能對寶寶造成干擾。若父母睡眠時身體壓迫到寶寶,將引發不適感並驚醒嬰兒。此時寶寶可能開始扭動身體試圖尋找更舒適的睡姿。此外,若側臥姿勢不利於寶寶,可能產生被擠壓感,直接影響睡眠品質。

調整方式:
建議媽媽在寶寶入睡時採取仰臥姿勢。這種睡姿能為寶寶身體提供適當支撐,使其得以舒展放鬆,有效降低夜間驚醒翻動的機率。

3.邊緣睡眠位置:降低躁動風險

許多父母採取同床共眠方式,但有時會意外引發「床位爭奪戰」。寶寶可能睡得太靠近床緣,或父母無意間擠佔寶寶的睡眠空間。當寶寶缺乏足夠活動範圍時,容易產生不安情緒。這種不適感在寶寶夜間翻滾時尤為明顯,父母的輕微動作都可能造成干擾。

空間不足加上安全感缺失,可能導致寶寶頻繁醒來並尋找更舒適的睡姿。

調整方式:
將寶寶安置於床鋪中央,確保兩側皆有充足空間。若寶寶有翻滾傾向,可加裝安全護欄防止跌落。這些屏障在提供安全防護的同時,也能讓寶寶產生被「環抱」的安全感,幫助其安心入眠。

4.父母「共眠干擾」:呼吸與動作如何影響寶寶睡眠

同床共眠雖能增進親子親密感,卻也可能無意間干擾寶寶睡眠。嬰兒對聲音極為敏感,其聽覺系統仍在發展階段。父母的呼吸聲、翻身聲甚至打鼾聲都容易驚醒寶寶,打斷其睡眠週期。這將使寶寶難以進入深度睡眠,因為突發聲響可能頻繁驚擾其睡眠。

調整方式:
盡量降低寶寶周圍的噪音,特別是在入睡階段。若父母有打鼾習慣,可嘗試改變睡姿或改善鼻塞狀況以減輕鼾聲。另一個選擇是讓寶寶睡在專屬嬰兒床,既保持睡前儀式的親密性,又能讓寶寶在更安靜的環境中休息,促進安穩睡眠。

結語:小調整帶來寶寶優質睡眠

父母們須知,寶寶夜間躁動往往源於被忽視的細節,例如睡眠姿勢。通過簡單調整自身睡姿習慣,就能顯著改善寶寶的安睡能力。確保寶寶擁有充足空間、安靜環境與適度安全感,將幫助他們進入更深層的修復性睡眠。這些改變不僅能提升寶寶的睡眠品質,更有助於其整體健康發展。

隨時了解最有趣的新聞

按下「訂閱」按鈕,即表示您確認已閱讀並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使用條款
Previous Post

告別深夜餵養:7個萬無一失的戒除寶寶夜奶方法!

Next Post

你的貓咪是否正默默承受孤獨之苦?立即了解真相!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