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與你對視的料理
對於嘗過羊眼、豬眼甚至山羊眼的人來說,我本以為再無眼類料理能讓我驚訝——直到在大阪居酒屋裡,與一對鮪魚眼球面面相覷,每個眼球都近乎棒球大小。

或許是清酒作祟,我竟一時忘了日本人對生食海鮮的熱愛,包括鮪魚——以及牠們的眼球。當這道料理上桌時,兩顆直徑逾9公分的晶亮球體,彷彿科幻恐怖片的產物般直勾勾盯著我。這不只是食物,根本是從解剖台直接搬來的生物標本。

鮪魚眼球為何如此巨大?
這並非普通鮪魚眼——它們來自體長可達2.5公尺的大目鮪。這種魚類的命名絕非虛張聲勢,而是名副其實的「大眼仔」。

想像用餐時,餐盤上竟擺著兩顆比巨石強森的拳頭更大的眼球瞪視著你。這不僅超現實,簡直是洛夫克拉夫特式的恐怖場景。你無法擺脫被監視、被審判、被無聲挑釁的詭異感受。
我的日本友人興致勃勃地遞來刀叉。「這根本是在吃監視器嘛」我開玩笑道,「說不定吃完就能預知未來了。」

餐盤上的解剖課:鮪魚眼球食用指南
與豬羊眼不同,鮪魚眼球過於龐大難以整顆入口。享用過程猶如進行外科手術,堪稱最生動的魚類解剖學課程。
步驟一:沿角膜與瞳孔邊緣下刀,手法需精準如掀開茶杯蓋。

步驟二:挖取晶狀體——即所謂「鮪魚之淚」。日本老饕慣用清酒浸漬增添風味。

步驟三:品嚐玻璃體液、房水及周邊肌肉組織。從Q彈到果凍般質地,每口都是全新體驗。
朋友形容它的味道像「魚腥味的葡萄」 。我半信半疑,但好奇心驅使我前進。在清酒模糊判斷力的狀態下,我咬下了第一口。

深淵滋味:鮪魚眼球究竟是什麼味道?
眼球觸及舌尖的瞬間,鹹腥的膠質感如浪潮襲來。黏膩、滑溜、詭異的彈性同時在口腔炸開,角膜帶著軟骨般的脆度,玻璃體像溫熱果凍般滲出汁液。唯有清酒能沖淡這陌生質地。
腦海閃現大學時期看著醫科女友解剖屍體眼球的專注神情,此刻餐桌對面的日本友人正用同樣的狂熱眼神注視著我。「歡迎品嚐海洋的真實滋味」 他舉杯說道。
熟食VS生食:加熱更美味?
為洗去生食的衝擊,後來我嘗試了清蒸、紅燒、炭烤、香煎等不同烹調法。意外發現加熱處理竟能徹底改變體驗。
照燒鮪魚眼: 醬油糖衣包裹下,眼球維持結構卻褪去大半腥氣。鞏膜(白色外層)甚至成為盛裝鹹甜醬汁的天然「碗盅」。

清蒸眼球: 質地柔軟細膩,膠質湯汁宛如濃縮魚高湯,恐懼感大幅降低。

炭烤風味: 外層微焦帶煙燻香氣,巧妙掩蓋刺鼻魚腥,這是我最鍾意的吃法。

資深食眼族透露關鍵在於慢嚼。「含得愈久」 某位狂熱者傳授:「愈能嚐出層次,吞太快就錯過鮮味旅程了」
營養寶庫還是健康危機?
這場味覺冒險背後,鮪魚眼球富含能促進心血管健康的ω-3脂肪酸。友人自豪宣稱眼球是「魚類營養之王」 ,甚至能預防心律不整。

然而,有個問題。由於潛在的細菌污染風險,生食鮪魚眼在日本已非主流。我的朋友直到我狼吞虎嚥吃完自己的那份後才透露此事,隨口建議我「多喝點清酒殺菌」。
從日本到越南:跨文化的珍饈
雖然日本可能以眼球料理最為聞名,但並非唯一鍾情鮪魚眼的國度。在越南的富安省,鮪魚眼湯被視為珍饈美饌。

當地人將魚眼置於陶碗中與香草香料慢燉,熬煮出濃郁芳香的湯頭。居民形容此過程猶如「在鍋中燉煮整個宇宙」——各種風味無分疆界肆意交融。
終極評斷:你該嘗試嗎?
品嚐鮪魚眼不僅關乎滋味,更是一種體驗——直面異界生物的刺激感、戰勝內心躊躇,最終發現原來自己真能吞下這道深海凝視。
若您打算嘗試,請謹記三大黃金守則:
- 選擇熟食而非生食 除非您信任食材來源。
- 佐以烈酒清酒 既能淨化味覺,據說還能殺菌。
- 細嚼慢嚥 方能完整感受質地與風味層次。

在日本,單顆鮪魚眼價格僅需100至400日圓 (約合1至3美元),堪稱膽大食客的平價冒險。您可在多數超市海鮮區的冰塊上發現它們,正默默審視往來人群。
那麼,您是否夠膽直視這枚海洋之眼?若決定嘗試,切記帶上清酒——您會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