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是一種身分曖昧卻充滿魅力的茶飲。儘管多數人將其與日本畫上等號,但它的根源其實在中國——宋代時曾被稱為「末茶」。真正將粉末茶傳統帶入日本的是禪僧榮西,而後經茶道大師千利休完善儀式,才確立了如今所謂的「日本抹茶道」。

時至今日,雖然抹茶主要用於日本茶道儀式,但日常生活中的日本人其實鮮少將其作為普通茶飲。反倒是抹茶在食品飲品界的應用大放異彩,從抹茶甜點到星巴克抹茶星冰樂。不過,中國與全球常見的「抹茶」,品質往往與正統日式抹茶相去甚遠。

究竟什麼成就了真正的日式抹茶?又該如何辨別真抹茶與劣質替代品?讓我們一探究竟。
什麼是抹茶?綠茶≠抹茶
關於抹茶有兩個常見誤區:其一是將所有日本茶都視為抹茶,其二是認為抹茶就是綠茶粉。但事實遠非如此。
抹茶與其他日本茶的區別
根據沖泡方式,日本茶可分為兩大類:
- 抹茶:將特殊栽培的茶葉研磨成粉,傳統需用茶筅在熱水中快速攪打至起泡
- 煎茶:以散葉茶形式用熱水沖泡,類似中國傳統泡茶法

日本綠茶的分類
根據品質與栽培方式,日本茶還可細分為:
- 玉露:頂級茶品,遮光栽培以提升甘甜與鮮味
- 煎茶:最常見的日本綠茶,春至夏季採收
- 番茶:次級茶,採收期較晚,多用於日常飲用
雖然同屬綠茶,但抹茶的製作工藝截然不同,造就其獨特風味與質地。
日式抹茶的獨特之處
栽培與加工
日式抹茶的獨特性源於其嚴謹的栽培與製作工藝:
1、遮光栽培:採收前約20天以稻草或竹簾覆蓋茶樹,減少日照促使茶胺酸(提升甘甜)增加,同時降低苦澀的多酚類物質

2、蒸製而非炒製:與中國綠茶慣用炒青不同,日式抹茶採用蒸青工藝,保留鮮綠色澤並防止氧化

3、不揉捻:與散葉茶不同,抹茶原料不經揉捻,直接乾燥成「碾茶」,後續再研磨成抹茶粉

4、石臼研磨:用傳統石磨將碾茶研磨成粉,緩慢細緻的工藝確保粉末細度達2-20微米,且不因摩擦生熱破壞風味與營養

成品特徵:鮮綠、甘甜、鮮味飽滿
最終呈現的是色澤濃郁的翠綠粉末。優質抹茶應帶輕微苦澀,同時展現自然甘甜與深邃鮮味。
如何辨別真假抹茶
隨著抹茶熱潮興起,市面上充斥劣質替代品。以下是辨識要點:

色澤
✅ 真抹茶:濃郁鮮綠色 ❌ 假抹茶:黃綠色或暗沉褐綠
口感
✅ 真抹茶:鮮味、微苦、回甘三重平衡 ❌ 假抹茶:尖銳苦澀或青草般澀味
質地
✅ 真抹茶:細膩如嬰兒爽身粉 ❌ 假抹茶:顆粒粗糙
泡沫測試
真抹茶經攪打會形成綿密持久的泡沫層,劣質品則泡沫稀薄易消散。
保存期限
真抹茶保存期短(通常少於半年),標示過長者多含添加物。

價格
基本準則:過於便宜的定價必有蹊蹺。日本知名品牌的正宗抹茶,入門級每40克約500日圓(每克3美分)起跳。
如何挑選優質抹茶
1. 認準產地
頂級抹茶產自日本知名茶區:
- 京都宇治:多家百年抹茶名門所在地
- 愛知西尾:以高品質抹茶栽培聞名
- 福岡八女:產出鮮味深邃的高端抹茶
2. 按用途選擇
- 茶道級:最高品質,適合傳統點茶
- 料理級:次之,適合拿鐵、烘焙

3. 認準品牌
- 丸久小山園-茶道儀式指定用頂級品牌
- 一保堂-宇治抹茶代表名店
- 伊藤久右衛門-京都抹茶專賣老舖

專業級抹茶沖泡指南
要完整體驗抹茶魅力,沖泡手法至關重要:
必備器具
- 茶筅-竹製攪拌器
- 茶碗-專用茶盅
- 茶杓-竹製量匙

步驟解析
- 過篩1.5克(約2茶匙)抹茶粉入碗
- 將水加熱至80°C-過高水溫會導致苦澀
- 注入60毫升熱水,以W或M字形快速攪打至濃密泡沫形成
- 立即品飲-抹茶氧化速度極快

抹茶的未來展望
抹茶不僅是飲品,更是承載百年工藝的文化符碼。在日本,其儀式性地位依然崇高,但全球化的抹茶熱潮已讓它化身拿鐵、甜點等各種形態。然而伴隨流行而來的,是日益嚴峻的真偽辨識挑戰。
若想體驗真正的抹茶精髓,請務必關注產地、品質與沖泡方式。無論是茶道專家或普通愛好者,選擇優質日式抹茶都能為你的茶體驗加分。
你最喜歡的抹茶享用方式是?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