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色模式 明亮模式

隨時了解最有趣的新聞

按下「訂閱」按鈕,即表示您確認已閱讀並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使用條款
Follow Us

隨時了解最有趣的新聞

按下「訂閱」按鈕,即表示您確認已閱讀並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使用條款

鯧魚:為何這種美味(且危險)的魚類值得冒險一試

如果你曾經吃過鱈魚並在幾小時後感到後悔,你並不孤單。根據維基百科記載,這種油性魚類含有蠟酯——人類消化系統無法分解的化合物。後果如何?會產生類似瀉藥的效果,導致出現鮮橙色油狀腹瀉,這種症狀被稱為「蠟痢」。

遭禁但未被遺忘

由於這種特殊副作用,鱈魚在日本和意大利等國被直接禁止販售。加拿大、新加坡和英國等其他國家則要求包裝上必須明確標示俗名與學名,並警告消費者可能引發消化系統副作用,同時建議限制食用量。

但這並未阻止業者暗中偷梁換柱。研究發現全美近半餐廳供應的「鮪魚」實際是誤標的鯧魚——尤其在那些標榜使用白金槍魚(本應是長鰭金槍魚)的菜餚中。令人震驚嗎?絕對是。

Advertisement

為何依舊熱銷:無與倫比的味覺體驗

儘管名聲不佳,但奶油魚的美味無可否認。其風味濃郁鮮香,絲滑質地入口即化。有人將其與鮭魚相比,但更濃郁滑順。不妨想像成品嚐奶油鯛魚,或是濃郁的海中鵝肝。

在美食論壇與評論網站上,饕客們熱烈分享他們的體驗:

「我在最愛的壽司店一晚狂嗑十六貫,只因聽說這道料理即將下架。完全值得!」

就連主廚資源網 也將奶油魚的整體烹飪體驗評分置於黑鮪魚之上,盛讚其潔白的外觀、細膩的質地與富含鮮味的滋味。

米其林主廚深諳風險

如紐約Le Bernardin餐廳主廚埃里克·里佩特等米其林星級主廚,製作奶油魚時都會附上警告:「我會用普羅旺斯香草煎烤,再以橄欖油低溫慢煮。是的,我總會事先告知賓客食用風險。」

這是藝術與道德的平衡——眾多名廚仍保留這道料理,同時確保食客充分知情。

多少才算過量?

根據FDA建議,每週食用不超過六盎司(約170克)奶油魚通常可避免副作用。但若過量食用,可能會讓您意外收穫一趟洗手間衝刺體驗。

深榆區27號餐廳主廚大衛·坦普爾直言:「關鍵在適量。你總不會在鵝肝醬上貼心臟病警告標籤吧?」

值得冒險的美味

1990年代,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曾短暫禁止奶油魚進口。但在確認其無致命風險後,禁令隨之解除,僅附帶一項簡單建議:食用風險自負。

紐約時報》1999年以〈美味到引發問題的魚〉為題記錄這股狂熱。Aquagrill與蘇活區Cub Room等餐廳接獲大量點單。主廚亨利·米爾盛讚:「它擁有奢華口感與高貴色澤。」

最終建議:聰明飲食,無需後悔

奶油魚堪稱罪惡的享受。即便被禁售或錯誤標示,人們依舊趨之若鶩。多數嚐過的人都表示願意再次品嚐——副作用什麼的都不管了。這就是某些人為了一口奶油般的美妙滋味,甘願付出的代價。

如果你決定嘗試,請務必謹慎。別吃太多。或許該備妥成人紙尿褲——以防萬一。

隨時了解最有趣的新聞

按下「訂閱」按鈕,即表示您確認已閱讀並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使用條款
Previous Post

立即生效!4月2日是「解放日」還是「關稅霸權紀念日」?

Next Post

減重總是失敗?這種維生素可能是罪魁禍首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