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刷到过让人垂涎欲滴的惠灵顿牛排吃播?那种扑面而来的奢华感,光是”惠灵顿”三个字就自带贵族滤镜。更别提那些热衷解构惠灵顿牛排的美食家们,硬是把这道菜的矫情指数推向了新高度。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道传奇料理。
舌尖上的三重奏
暮色四合,壁炉驱散寒意。一块煎得金黄锃亮的菲力牛排,搭配浓香四溢的蘑菇酱,裹上层层叠叠的酥皮,刷上金灿灿的蛋液,刻出精美的花纹。送入烤箱后,时间开始施展魔法,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
切开酥脆金壳的瞬间,伴随着”咔嚓”脆响!横切面犹如艺术品:粉嫩的菲力裹着浓郁菌菇,外层是松脆酥皮。此时抿一口红酒,方知何为完美时刻。

身世成谜的牛排
现在进入喜闻乐见的考据环节。
这道被誉为”大不列颠美食活化石”的料理,公认得名于第一代威灵顿公爵亚瑟·韦尔斯利。但吊诡的是:整个19世纪竟找不到任何关于”惠灵顿牛排”的文献记载。

解构威灵顿神话
为何冠以公爵之名?有人说为纪念1815年滑铁卢大捷,也传是公爵最爱。真相?至今成谜。
拆解这道菜:烤肉 酥皮=经典公式。前者充满原始肉香与美拉德反应,后者锁住风味,带来层次分明的口感。
美食作家简·加米在《大英美食》中写道:”翻遍新旧菜谱,未见惠灵顿牛排的记载…毕竟18世纪末用酥皮包裹肉食实属平常。”

她说得对!酥皮包肉的做法,实为英式肉派的变种。随着时间推移,酥皮升级为千层酥,肉馅换成菲力,中间还夹入培根和蘑菇酱(duxelles这个法国名字暴露了玄机)。

法式蘑菇酱引发的”血案”
说到蘑菇酱——这道菜的灵魂配料,果然又是法国人的发明。高卢雄鸡们自然不服:英国人这是赤裸裸的文化挪用!他们坚持称之为”酥皮烤菲力”,压根不提”威灵顿”。

爱尔兰人也来凑热闹:”威灵顿公爵是爱尔兰人!这是凯尔特传统美食!”
奥地利更抛出重磅炸弹:”1815年维也纳会议期间,我国御厨为公爵特制此菜!”还搬出1910年波兰菜谱为证,声称作者是在维也纳学得此菜。
这场美食罗生门至今没有定论。

美利坚的逆袭
正当欧陆吵得不可开交时,美国人横插一脚:”有没有可能…这是我们发明的?”
1899年11月10日,汉堡至纽约的邮轮菜单首现”威灵顿牛排”。1903年洛杉矶酒店银行家宴席再现其踪。

欧洲老钱们气得跳脚:”这不是抄袭,是明抢!”
1960年代的逆袭
但沉寂多年后,惠灵顿牛排突然翻红。60年代起,它开始在美国报纸杂志菜谱刷屏:
- 1958年5月25日《洛杉矶时报》
- 1965年《美食家菜谱》
- 1966年《纽约时报菜单食谱》
- 1967年《白宫主厨食谱》
- 1972年《法国主厨食谱》

这股风潮源于二战后美国中产对精致的追求。在汉堡炸鸡之外,人们渴望在特殊场合来点”高级货”。工序复杂、名字贵气的惠灵顿牛排完美契合这种心理。
身份象征与衰落
惠灵顿牛排成为阔太太们的厨艺竞技场,连尼克松总统都是拥趸。60-80年代,随着美国经济腾飞,这道菜也登上神坛。
但80年代后,新贵们转向寿司、意大利菜等新潮料理,中产回归汉堡炸鸡,惠灵顿牛排渐成明日黄花。

文艺复兴之谜
为何如今再度翻红?答案或许与60年代如出一辙——贵气名字与料理剧场效应。在这个追求用餐仪式感的时代,惠灵顿牛排注定要当主角。
写在最后:无论象征身份还是烹饪乐趣,这道穿越时光的料理,在民族主义争吵、经济起落、口味变迁中存活至今,自有其存在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