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圣诞节的临近,许多人正在准备传统的火鸡大餐。但”火鸡”这个名字本身却透着古怪——这个称呼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故事?
英语称其为”Turkey”,葡萄牙语叫”Peru”,法语用”Dinde”。有趣的是,这些名称大多与印度相关,尽管这种禽类原产美洲。就连土耳其本身也深陷命名迷雾,而德语”Truthahn”则完全跳脱了国别关联。
让我们拨开历史迷雾,探寻这场命名混乱的根源。

火鸡与珍珠鸡的命名迷雾
火鸡原产美洲大陆。当西班牙探险家首次遇见这种禽类时,误以为抵达了印度,遂将其命名为Pavo de Indias(印度孔雀)。数十年后,包括亚美利哥·韦斯普奇在内的探险家终于意识到,他们发现的并非印度,而是一片新大陆——美洲。
西班牙人调整策略,在南美建立殖民据点”秘鲁总督辖区”(覆盖当时大部分南美地区)。殖民者遂将火鸡改称”秘鲁鸡”(galinha do peru)。

最早接触火鸡的葡萄牙人很快沿用了”秘鲁鸡”的称呼。16世纪中叶,随着西葡探险家将火鸡带回欧洲,更大的混乱即将上演。
珍珠鸡的登场
与此同时,另一种禽类——原产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珍珠鸡——也在制造命名混乱。这种警觉难驯的禽类于15世纪被葡萄牙水手在西非发现。由于当时奥斯曼帝国控制着地中海贸易航线,葡萄牙人将珍珠鸡与印度香料贸易联系起来,遂以”几内亚鸡”称之。

当葡萄牙人将珍珠鸡带到印度后,印度人也开始称其为”几内亚鸡”。至此,命名乱局愈演愈烈。
身份错位的巅峰时刻
当满载香料和珍珠鸡的欧亚商船返航时,欧洲民众对这些异域禽类困惑不已。面对询问,水手们往往含糊其辞:”这些鸟从哪来?””不知道,我只是个水手。””那你们的船从哪来?””印度的卡利卡特。””啊!就叫它’印度鸡’吧!”
但更复杂的是,奥斯曼土耳其人早已将非洲珍珠鸡作为珍禽引入欧洲市场。于是英国人独辟蹊径,创造了”土耳其鸡”的称呼。

张冠李戴的延续
当西班牙人将美洲火鸡引入欧洲后,见过珍珠鸡的人称火鸡为”印度鸡”,而认为其来自地中海的人则称”土耳其鸡”。这种混乱在莎士比亚时代达到顶峰——《亨利四世》中甚至将珍珠鸡称为火鸡。
尘埃落定:火鸡的逆袭
直到17世纪末,欧洲人才逐渐理清这两种禽类的区别。凭借更强的适应能力,火鸡最终成为欧洲主流禽类,而珍珠鸡则沦为小众观赏禽。耐人寻味的是,珍珠鸡的诸多别名(印度鸡、卡利卡特鸡、土耳其鸡)最终都被火鸡”继承”,而珍珠鸡在德语中则被称为”珍珠母鸡”。

颇具讽刺的是,在土耳其本土,火鸡被称为”Hindi”(印度鸡),而珍珠鸡则被称为”比利时鸡”。

余波未平
这场始于误认的命名混乱,折射出大航海时代的地理认知局限与文化交流的复杂性。从”印度鸡”到”土耳其鸡”,每个称呼都承载着一段探索与误解交织的历史。当我们享用圣诞火鸡时,也是在品味一部鲜活的全球文化交流史。